支持网络重塑-社工协助残障老人提升社会支持网
01听书网神话故事导读:支持网络重塑-社工协助残障老人提升社会支持网 对于从前的苦闷和身体的老化,社工通过专业方法,使阿英认识到这些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如何去面对、接纳这些事实直接决定了阿英的生活快乐与否。阿英也逐渐学会了利用优势...
文/上海嘉定区和谐家庭服务中心 莫嘉磊
一、案例背景
服务对象姓名:阿英 性别:女 年龄:77岁
1、服务对象基本情况
A、引发事件
阿英55岁时由于糖尿病并发症导致双目失明,双眼只拥有微弱的光感,这使得阿英感到绝望与无助。随着年纪渐长,现在的阿英已是77岁的高龄,身体的机能不断下降,给她带来生活上的不便使得阿英变得焦躁不安。看着自己的老伴也坐上了轮椅,阿英感到非常无助。
B、家庭关系
阿英与老伴共同居住在一套约70平米的公寓内。阿英和老伴育有两女一儿,两个女儿均已出嫁,平时很少有时间来看望阿英夫妇。就在去年,阿英的儿媳因为生病不幸去世,阿英的儿子一时难以接受现实,将痛苦与情绪宣泄至家人身上,从此阿英与儿子关系急剧恶化,这使得阿英非常痛苦。
C、身体状况
阿英由于糖尿病并发症导致双目失明,同时阿英还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气管炎、心脏病和高血压等疾病。阿英的双腿由于老化较快,加上失明给她带来的不便,使得阿英时不时会有跌倒的情况发生。
D、情绪状况
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阿英的负面情绪也随着渐长,阿英不能接受自己和老伴的身体逐渐老化的事实,使得阿英每天都在痛苦和煎熬中度过。阿英也十分焦虑,如果自己与儿子的关系恶化下去,会导致儿子不愿意赡养自己的问题。
E、经济状况
阿英和丈夫靠着退休金过日子,平时也能够领到少量的残障人士补贴。
F、社会支持情况
阿英与老伴几乎不怎么出门,出门也只是购买必要的生活用品以及去医院的时候。阿英的女儿会不定期的来看望她,在阿英的意识中,女儿毕竟已经嫁出去了,就是别人家的人了。阿英会向女儿诉苦,讲述与儿子之间的矛盾,女儿对此同样束手无策。
2、服务对象的问题及需求
A、照护需求
阿英与老伴一起居住,随着年纪的增长,阿英和老伴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老伴腿脚不便,出行需要借助轮椅,而阿英双目失明,老夫妻二人的生活保障问题成了二人急需解决的困难。且阿英与老伴几乎不与外界接触,儿女不能在老人身边照顾二老的日常起居。
B、支持需要
阿英的双眼失明,导致生活起居非常不便,导致其生活范围非常有限,阿英的子女无法在阿英的身边照护阿英,给予阿英必要的支持。阿英的内心非常渴望能与外界接触,认识跟多的人,能将心中的苦闷与人诉说。
二、介入理论
1、情绪ABC
情绪ABC理论(ABC Theory of Emotion)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
即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如果服务对象用一些非理性信念看待引发事件,像要求自己所遇到的所有人的人都喜欢自己,这种非理性信念就会促使服务对象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困扰。所谓非理性信念是指那些把特定场景中的经验绝对、普遍、抽象化之后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想法和观点。所谓绝对化是指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希望自己的生活完美无缺。
2、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社会网络是个人可以直接接触的一些人,包括亲戚、同事、朋友。这些人对于个人来说显得十分重要。亲密伙伴是个人生活中一种紧密关系,关系中的人的期待彼此负有责任。格兰诺维特(Grannovertter)提出人际链接的墙固概念可以由互动时间多寡,对彼此的情绪强度、亲密度和相互援助表现出来。
三、介入策略
根据案主的需求出发,社工发现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较为薄弱,因此考虑优先考虑从增强案主的支持网络着手,以协助案主能够有效解决案主的就医需求和案主的情感慰藉需求。
案主对于自我身体机能下降存在着焦虑,焦虑情绪导致案主不能以正常的心态面对即将到来的困难与挑战。通过调整案主对身体机能下降的正确认识,使案主的情绪逐渐趋于稳定,并考虑如何通过构建支持网络来增强生命质量,探寻生活中的积极因素。
四、服务目标
1、总体目标
协助案主认识生命的正常演化,接受该阶段的生命体征变化,建设支持网络,改善案主的照护环境,建立积极的生活心态,并促进稳定社会交流网络的发展。
2、分目标
(1)改善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减缓服务对象的生活照护压力;
(2)帮助服务对象建立稳定和谐的交流网络,减缓心理压力;
(3)增强服务对象的抗逆力,提升服务对象的心理支持网络;
(4)调整服务对象对于自身情况的认识,减缓负面情绪。
五、服务过程
第一阶段 建立专业关系,了解阿英的需求
社工上门前与阿英预约在下午一点,在阿英的家中进行第一次会谈,当社工到达阿英家门口许久后,阿英才同老公蹒跚回到家中。服务开始时,阿英的情绪一度非常低落,她告诉社工,早晨她去医院看病,由于身体不好,必须要有人陪伴,可阿英的子女不在身旁,只能依赖老公,但老公患有腿疾,只能扶墙而行,由于阿英视力问题,走不了多远的路,这大大增强了看病的难度,阿英只能同老公边走边边休息。讲述这段经历时,阿英连连叹气,阿英的老公也因为巨大的照护压力底下了头默不作声。
接着,阿英告诉社工,阿英由于眼疾生活难以自理,但老公在几个月前腿部刚动完手术,现在还无法长时间得站立行走,原本老公是阿英唯一的照护者,但老公的腿疾使得阿英的生活照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老公康复的期间,买菜和购买生活用品成为了阿英主要的生活问题。于是阿英面对后续身体的变化变得极为敏感,但凡腿部有点酸痛,阿英便情绪十分暴躁,过后又长时间得沉浸于失落之中。
当社工提出即将告别之时,阿英表现得及其不舍,希望社工能留下多陪伴阿英,能够将让阿英将心中的苦闷继续诉说,社工了解到阿英平时几乎足不出户,更无他人登门拜访,内心十分孤寂。于是社工与阿英约定了下一次的会面时间后,便与阿英进行道别。
第二阶段 服务介入,改善案主的生活照护
后续会面,阿英会早早地倒好开水一早便等待社工的到来。社工与服务对象继续针对上次内容进行会谈。通过第一次的会谈,案主对社工也相对熟悉和信任了,且案主对社工怀有期待,希望社工能够经常来看望阿英,并帮阿英解决问题。通过几轮会谈,社工了解到阿英的主要需求便是陪同就医。社工协助阿英分析身边的可利用的资源,如何能减缓阿英的生活照料和就医等问题。
阿英每周接触最多的人,除了阿英的老公,便是每周都前来阿英家中打扫卫生的沈阿姨了。社工建议由家政员带领阿英前去就医,阿英果断拒绝了社工,在阿英看来,由经验不足者陪同就医,是一件非常高风险的行为。阿英患有眼疾,加上腿脚不便,带领着需要有丰富的带领经验,提醒阿英跨越障碍物和躲避风险,稍有不慎便有跌倒的风险。
于是社工便同家政员一起有意识地学习如何引领盲人外出的技巧。除了每天的操持家务外,家政员还会在前去服务的路途中,为服务对象购买生活用品和食材。
通过一个月的学习锻炼,社工便与阿英商量由家政员代替阿英的老公陪同看病。首先社工、阿英与家政员在一起模拟了一次阿英就医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路途坐公交车的注意事项、排队挂号时的注意事项和就医时的注意事项。此后,阿英凡是前往医院就医便想到了家政员沈阿姨。阿英看到自己的生活照料问题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脸上也逐渐展露了微笑。
第三阶段 稳定情绪,巩固支持网络
阿英与社工聊起了自己的家庭。阿英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阿英的两个女儿均已出嫁,不在父母身边,在阿英看来,出嫁的女儿便已是婆家的人了,阿英不敢向女儿提出过多的要求,怕女儿嫌她麻烦。而阿英的儿子由于妻子过世,长时间沉浸在悲伤之中,甚至将失去妻子的痛苦情绪,全宣泄在阿英夫妻身上,这使得阿英内心十分痛苦。
社工知道阿英的内心十分痛苦,便让家政员经常用轮椅推着阿英去小区里面散步,晒晒太阳,同时阿英也有更多机会认识社区中的居民。阿英的小区属于拆迁安置小区,小区内有许多原来村里的老熟人。由于眼疾,阿英没有机会熟悉新的环境,长时间呆在家中的阿英便不再联系,现在阿英已经重新和他们取得了联系,阿英便不再感到孤独。社工也联系了阿英的女儿,将阿英的需求和思念传达给女儿,希望能多陪伴老夫妇,阿英的女儿答应会多利用休息日看望阿英,是的阿英与子女的关系更加亲密,支持网络也越发坚固。
第四阶段 调整认知,改善情绪
这次社工上门时,阿英显得有些焦虑,她担忧家政员不可能永远照护她,老公的身体状况,她忧虑子女不在身边的日子。原来是阿英两周前感到双腿麻木,正常行走非常费劲,双腿如同木桩。阿英感觉自己无力又无助。社工从案主的优势视角一起分析,阿英所拥有的支持网络虽然不可能每一个都保证持续稳定,但阿英的支持网络已经相对多元、互补,社工帮助阿英链接了跟多政策服务,保证阿英的生活照护。
随着年龄的增长,阿英的身体机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阿英为此十分担忧,对此社工引导案主,使案主正确认识到,案主的身体机能下降,走路越来越困难并非是由于疾病,而是正常的身体退化,使案主意识到唯有正视自己的身体,正视自己的情绪,不要由其他理由掩饰它。渐渐地阿英明白了,自身的焦虑并非来源于自己的身体,而是如何看待身体的变化。
第五阶段 认知重建,面对新生活
社工再次来到阿英家中,发现阿英的焦虑已有明显的改善。阿英告诉社工她最近的注意力已经不再是放在自己的身体上了,当腿疾再度复发的时候,阿英主动联系了自己的女儿,当女儿没有空时,阿英会主动寻求家政员的帮助,家政员也是个热心肠的人,即使在非服务时间,只要阿英有需要,家政员也会积极帮助阿英,这使得阿英非常感激。
阿英也增加了在社区中活动频次,家政员带着她认识到了许多新的社区朋友,虽然阿英的视力情况不佳,但在熟悉的社区中活动不成问题,阿英还带动自己的老公,陪伴自己前往社区,老公是阿英的“眼睛”,阿英则成为了老公的“拐杖”。
如今的阿英,已经从过去的阴霾中走出来,正确认识到困难的发生不是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才是问题,她开始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她同社工分享了她在社区中参与活动的经验,这些成功的经验也使得阿英愈发自信。
六、结果评估
经过社工的介入,阿英面对生活的态度已经明显发生了改变,阿英开始正视生活中发生的问题,遇到问题不再是将情绪发泄在老公身上,而是积极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提供服务,缓解照护压力
长期以来,案主由于视力原因和身体机能的老化,为如何解决照顾问题而发愁,长时间的焦虑和不安使案主深陷负面情绪不能自拔,社工通过发展案主身边的资源,缓解案主的照护压力,利用培养家政员资源,与家政员一起学习带领视障者就医的技巧,并与案主家属取得联系,缓解阿英的就医与生活照料问题。
2、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增强抗逆力
阿英在社工与家政员的协助下,扩展了自己的支持网络,不但有家政员沈阿姨提供的上门服务,缓解阿英的生活照料和就医压力,且阿英热情参与社区,在社区中结交了许多新老朋友。阿英的女儿在了解了母亲的苦闷狗增加了来探望阿英的频率,现在的阿英经常同家政员谈起自己在社区中遇到的事情,并且带动老伴积极参与社区。
3、改变认识,积极生活
对于从前的苦闷和身体的老化,社工通过专业方法,使阿英认识到这些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如何去面对、接纳这些事实直接决定了阿英的生活快乐与否。阿英也逐渐学会了利用优势的视角来看待身边的事和物,当困难发生时,阿英明白唯有积极的寻求帮助才能助自己脱离困境。阿英的心态已经变得积极乐观,且趋于平稳。
七、专业反思
本次个案中社工采用情绪ABC和社会支持网络等专业技巧,帮助服务对象提升生活质量,拥有能够照料生活的能力,且不断拓展紫衫社会支持网络,通过社区、子女、政策扶持、资源链接等多元方式,缓解案主的照顾压力,使案主感受到自身还拥有许多的潜力和优势。在案主突发腿疾后,从失落的情绪中,认识到事实,并接纳事实,改变对事物的看法。从原来的的问题视角逐渐转变为优势视角,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本文支持网络重塑-社工协助残障老人提升社会支持网由01听书网神话故事的小美美整编收集于网络,支持网络重塑-社工协助残障老人提升社会支持网的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神话故事相关的文章,请点击查看黄金首饰的其它文章,请关注神话故事,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www.01tingshu.com/zhongguoshenhua/82728.html
- 上一篇:我做社工的两点深刻体会
- 下一篇:谈谈老年社会工作